深秋的灵山寺银杏金黄,小普跟着师兄去山下采果子,路过镇上周员外家时,被守门的小厮拦了下来:“小师父,我家老爷有请,说是寺里的古镜出了蹊跷。”
原来半月前,周员外捐了一笔香油钱,从灵山寺请走一面明代古镜,谁知昨日梳头时,镜中竟映出陌生面容——左脸是他自己,右脸却是个青面獠牙的怪人。全家上下吓得不轻,忙请小普去瞧瞧。
“镜中自有乾坤,不用慌。”
小普想起师父常说“相由心生”,揣着佛珠跟着小厮进了府。周员外的书房里,古镜被红布盖着,摆在紫檀木桌上。小普刚掀开一角,就见镜面闪过一道幽光,隐约映出自己的脸——竟也是左右两半不同:左脸是十八岁的沙弥,右脸却是个垂垂老矣的僧人,眼角爬满皱纹,嘴角还挂着一滴浊泪。
“阿弥陀佛!”小普急忙松手,红布重新盖住镜子。
周员外脸色惨白:“师父,这镜子是不是闹鬼了?”
“镜子不闹鬼,是心闹鬼。”小普定了定神,“烦请员外单独待在书房,贫僧要与这镜子‘谈谈心’。”
等人都退下后,小普重新揭开红布。这次他死死盯着镜面,只见自己的倒影渐渐模糊,repcedbyasehe’dneverseenbefore:一个穿着华丽的公子哥跪在佛前,手里攥着休书,眼角挂着泪珠。画面一转,公子哥变成了中年员外,正在训斥跪在地上的丫鬟,丫鬟的脸被阴影遮住,只露出一双怨毒的眼睛。
“这是……员外的前世今生?”小普喃喃自语。
话音刚落,镜面突然裂开一道缝,右脸的“怪人”竟伸手从镜子里抓向他!小普本能地后退,却被桌角绊倒,后脑勺重重撞在墙上,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周员外家的客房里,师父正坐在床边捻佛珠。
“醒了?”师父递来一杯温水,“镜中所见,可有头绪?”
小普揉着发疼的后脑勺,把看见的画面说了一遍。
师父点点头:“那镜子是明代一位高僧的法器,名曰‘照心镜’,能映出人心底的‘镜像劫’——你看见的公子哥,是周员外的前世,因负了发妻誓言,这一世被怨气纠缠;右脸的怪人,正是他心中的‘恶念’显形。”
“可为什么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怪模样?”小普想起镜中老和尚的脸,心里一阵发毛。
“你看见的不是‘怪模样’,是‘未圆满的自己’。”师父指了指小普颈间的佛珠,“每个人心里都有两面,一面是现在的模样,一面是‘应该成为的模样’。你看见老僧垂泪,怕是因为心中有‘未竟的愿’。”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小普心里的一扇门。他忽然想起昨夜梦见自己苍老的模样,手里捧着一本破旧的佛经,对着枯井叹气。
当时他以为只是噩梦,现在想来,竟是镜中“镜像劫”的预兆。
“师父,我该怎么帮周员外?”小普问。
“破镜需先破心。”师父从袖中取出一张黄纸,“今晚子时,你带员外对着镜子诵《解冤释结咒》,让他把前世的恩怨写在纸上,焚化于镜前。记住,必须让他亲自说出‘我错了’三个字。”
子时的书房里烛火摇曳,周员外哆嗦着跪在古镜前,小普手持佛珠站在一旁,轻声念咒。随着咒语声,镜面再次泛起涟漪,丫鬟的脸渐渐清晰——那是周员外年轻时纳的小妾,因被正妻陷害致死,怨气藏在他心中多年,竟成了“镜像劫”的引子。
77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