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在只树给孤独园,晨曦初破,柔和的光线如纱幔般轻柔地铺洒在这片充满祥和与宁静的修行之地。小普从深沉的禅定中悠然转醒,脑海里依旧盘旋着往昔对佛法的深入探究与思索。他利索地起身,细致地整理好身上的僧袍,每一个动作都满含着对新一天修行的虔诚与期待,随后朝着法堂稳步走去。
法堂之内,檀香的气息袅袅升腾,萦绕不散,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众弟子早已整齐有序地端坐在蒲团之上,神色庄重而专注。小普找到自己的位置后,缓缓坐下,双手虔诚地合十,目光紧紧地凝视着佛陀,那眼神中满是对无上智慧的深切渴望。他的思绪还沉浸在昨日关于五眼的深刻探讨之中,那些发人深省的教诲仿若仍在耳畔清晰回荡。
佛陀的目光慈悲而温和,如春日暖阳般缓缓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而后缓缓开口说道:“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立刻恭敬地起身回答:“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小普听到这话,在心里默默逐字逐句琢磨起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世尊此言一出,仿佛一道灵光划过天际,直直地照进了须菩提尊者以及我们这些修行者的心间。他这是在循循善诱,引领着众人深入思索佛法的真谛。
“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想象一下吧!那三千大千世界,乃是无边无际、浩渺无垠的宇宙空间,其广阔程度超出了凡人的想象极限。而所谓的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无一不是世间罕见的珍宝,价值连城。如今要用如此众多且珍贵无比的宝物,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填满来进行布施,这是何等惊世骇俗、震撼心灵的善举啊!
站在世俗的角度来看,做出这般举动的人,其所获得的福德必定多得令人咋舌,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和估量。因为这样的善行所产生的影响,将会如同涟漪一般,不断扩散开来,波及到无数众生的命运轨迹,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福祉与庇佑。然而,对于真正追求解脱和觉悟的修行者来说,这种物质层面的福德或许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意义还需我们继续挖掘和领悟。
可世尊紧接着的“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这里面的含义就太深了。
小普心想,在凡夫的观念里,总是觉得做了多少善事,积累了多少财物上的布施,就会得到多少对应的福德,于是很多人拼命追求外在的善举形式,执着于福德的数量。但实际上,真正的福德,不是靠外在的物质堆砌出来的。真正的福德是一种内在的觉悟和心性的升华,它没有固定的形态,不被物质所定义。比如世间有些人,为了获取更多福报去布施,心里却一直盘算着能得到多少回报,这样的布施,即便财物数量惊人,也难以触及到真正的福德本质。而真正的修行者,布施时心中没有任何功利性的想法,纯粹是出于对众生的怜悯和关爱,这样的布施才是真正积累福德的方式,这才是世尊所说的“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的内涵。
佛陀微微颔首,继续说道:“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小普听到这里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原本就十分专注的神情此刻更是变得如雕塑一般,一动不动。他全神贯注地在心中仔细剖析着这段话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这句话在小普的脑海中不断回响。所谓受持,可不单单是表面上的接受和持有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从灵魂最深处去领会、去接纳,并将经文所蕴含的无上智慧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即使仅仅是受持了《金刚经》当中那短短的四句偈语,也足以令人受益匪浅。
而接下来的“为他人说”四个字,则像是一道闪电划过小普的心头。这意味着不仅要自己领悟佛法的精妙之处,更要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将这份宝贵的智慧毫无保留地传递给身边的人。通过分享与交流,让更多的人能够沐浴在佛法的光辉之下,开启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之门。
最后那句“其福胜彼”,犹如洪钟大吕般震撼着小普的心弦。原来,这种将佛法传播出去的行为所能带来的福德,竟然远远超过了用满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进行布施所积累的福德!这个对比实在是太惊人了,它让小普深刻地认识到,传播佛法智慧所产生的功德是无法估量的。
77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