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
林识正不解时,郑春美迈着步子,在李褒的回身搀扶下,走向写着“阿美小吃”的店门口。
她往里探了探头,许是外头光线太强,显得里面有些黑暗,她抓紧了李褒的胳膊,似乎不敢进去。
“没事,阿美,想吃,我们,就进去。”李褒也学会了缓慢而简短的断字表达方式。
他俩也都已经习惯了喊郑春美“阿美”,从最初的别扭、怕不敬,到如今的自然、脱口而出。
因为无论是喊“外婆”还是“阿婆”,她都不认为是在叫她,不会给出反应。
倒是亲切地喊她“阿美”,她会知道那是在叫她,会开心地应一声“诶”。
“好。”郑春美竟然又应了,搭着李褒的胳膊,颤巍巍走进店里。
店面不大,墙皮脱落了些许,但收拾得很干净,一位约摸四五十岁的中年女子坐在大铁锅灶台旁,正在摘豆芽的尖端。
她面前还摆放着一大盘白嫩的粿条,旁边各个小盘里放着一些鸡蛋、鱼丸、香葱、芫荽、鲜虾等配料。
见他们进来,中年女子放下手中的活,起身相迎,热情地询问要吃什么。
“阿美,想吃,什么?”李褒问着,望了一眼紧随其后进门的林识,这里还真是家家户户遍地粿条...
果然,郑春美早已忘了海鲜大餐,满眼盯着盘里的粿条,吐露一字:“嗯。”
“那吃,贵刁,汤?”林识看见了她眼底一闪而过的渴望。
“饿,你。”
许是脑海里负责兴奋的神经元突然活跃,郑春美开始乱答一通了,还故意往外“噗”口水,不由引来了中年女子奇怪的侧目。
不过她很快恢复了神色,热情地推荐着:“我们这粿条汤是特色,开了五十多年啦,还保留着以前的古早传统口味,很清爽好吃的,要不要试试?”
林识心中一动,“有什么特色之处吗?”
“现在外头很多店里啊,都追求产量,也图省事,大多直接买的现成粿条,都是机器做的,没有我们一点点手磨的口感好呢。”
中年女子认真解释着区别,又笑着打趣,“附近周边有来吃我们家贵刁的客人啊,都说我们家粿条吃了会长寿喔。”
“噢?那还真得尝尝了。”李褒顿时来了兴趣,笑着闲聊:“这是怎么个长寿法?”
“我们店里的很多粿条啊,都是我阿嫲每天坐在院里用泡好的自家农米给磨的啦,我阿嫲都九十岁喽,这吃了不得一样长寿又多福喔。”
“这人嘛,就是越动越能动,越干越能干,我阿嫲天天干活,那么大岁数了动作都还灵动呢。”
“不过啊这老人家就是怕摔,前阵子起夜上厕所时滑倒摔了一跤,人一下就垮倒在床了。唉...”
中年女子深叹了一口气,边煮边聊,一直侃侃而谈到三碗热腾腾的粿条汤上了桌。
这里的粿条汤果然很古早清爽,清清淡淡的白水汤底上,浮游着几团晕化而开的猪油。
整齐堆叠在碗底的宽白粿条上方,嵌着两颗滚圆的鱼丸,几根豆芽菜横亘在下方,仿佛摆出了一张笑脸的模样。
77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