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尽快寻找到更多线索,他们兵分两路,李褒驱车前往信上营地,打听万孝忠的情况。
而林识陪同郑春美,多次前往深林山庵寻太婆叶向丽。
却得知太婆早已了断红尘,常年与青灯古佛相伴,独自闭禁于山谷深处,始终对她们避而不见。
无奈,她们只得又回到万家老别墅等待消息。
李褒那边很快传回消息,老营地旧址早已变迁,成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探不到有效信息。
倒是沿路询问时碰巧偶遇了一位老爷爷,正好是当年在营地门口开小卖部,顺带中转收发信件的。
他对万孝忠这三个字印象特别深,因为别人寄信顶多一周半月一封,他却每天寄一封,每封都还不薄,都是寄往同一个地址,寄给同一个人。
这倒提醒林识了,外公这么牵挂外婆,以前每天一封信的频率往回寄,那到了新营地后,再忙应该也会挤时间写一两封家书才对。
况且,外公北上营地,被外派支援时,应该是知道外婆已身怀六甲了。
那他就更没理由不通信关心了,但在外婆归整收藏起来的那叠信里,并没有来自新营地的信。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林识正多方揣测时,突然想到如果找到当年的老邮差问问,说不定能有什么新线索。
遍访村落打听旧人旧事,这事还是当地人办起来更高效方便,林识早已拿捏了万孝义夫妇的唯利是图。
她笑着开口,稍稍提了一嘴必当重谢,万孝义就连忙应下,承诺包在他们身上,他二话不说就外出四处打探,很快就找到了那几年负责给石村送信的老邮差。
林识带上伴手礼,陪同郑春美前往拜访老邮差,说明了来意。
正在浇花弄草的老邮差停下了动作,细细回忆后表示,他对万孝忠这三个字还真有印象。
因为他当时几乎每天都要跑万家一趟送信,他那时戏称万孝忠是个写信狂人,还曾跟郑春美调侃,怎么有这么多写不完的话呢。
“阿公,那您知道我外公后来换了地址后,还有寄信来吗?”林识推算着大致时间,拜托老邮差帮忙回忆。
老邮差推着眼镜想了许久,“过去那么久,具体什么时间还真记不起了。”
林识无意为难,但真心恳求,便换了一种更容易产生记忆点的提问方式:“我外公保持一天一封的寄信频率,断了后还有重新寄过吗?”
这么一问,老邮差竟真想起来了,他循着记忆,如实道来。
在他都习惯于每天跑万家一趟送信时,突然有一天没有万孝忠的信了,他当时以为偶尔少寄一两封也正常,没想到第二天、第三天,以及之后的好几个月都不见万孝忠来信了,他为此还纳闷了一下。
再到后来不知多久以后,他又收到写着署名万孝忠家的信了,他就连忙送去万家了。
他想起来时,才觉得印象深刻,当时去送那封信时,万家屋里正传出两个女人的争吵声,应该是郑春美婆媳俩又有摩擦了。
他经常跑各家送信,也听了几耳朵。
大家议论的无非是婆婆大小姐脾气惯了,又本就看儿媳不顺眼,趁儿子不在多方刁难,向来硬气的儿媳也不是个任人揉搓的软柿,宁愿鸡飞狗跳,也不愿忍气吞声,所以家里经常大小摩擦不断,噼里啪啦直热闹。
邻里自然最爱听热闹,但他没好意思让人发现自己听墙角,所以在郑春美抱着孩子夺门而出时,他快速闪身、落荒而逃,连手中的信都忘记交给郑春美。
77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