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77读书网>言情>修仙修傻了> 第221章 金刚经透露的秘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1章 金刚经透露的秘密(1 / 2)

“须菩提,要是有人,以充满无量数世界的七宝来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话,实践此经,甚至只用四句偈语来实践、读诵,为他人演说,他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应如何为他人演说呢?就是要不取着于相,安住于如如不动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切可以证取,可以说明的都是有为法,而有为法都如同梦幻泡影,本来不可取不可说,又如同水露,如同闪电,虽然呈现过,瞬间消失,不可取不可说,应作这样的观照。”

释迦牟尼佛到此说完了这部《金刚经》,长老须菩提、比丘、比丘尼和所有的优婆塞、优婆夷以及世上所有的天人、阿修罗,听罢此经,全都非常高兴,并且从此信仰、受持、遵守、修行这部经。

小普通过研读《金刚经》,逐渐领悟到其所述的修行境界深邃而独特。

在《金刚经》的指引下,小普明白修行需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这意味着要超越对自我个体的执着认知,不被自我的身份、形象、感受等束缚;同时,也不将他人视为与自己对立的存在,消除人我之间的分别与隔阂;对于众生,不产生偏见和分别心,平等看待一切生命;更不执着于寿命长短和世间的一切概念。

修行者需证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小普意识到,世间万物呈现的表象都是虚幻不实的,如同镜花水月,不能被其迷惑。当能看清这一点,便不会被外在的物质、名利、情感等虚幻事物所左右,内心保持平静与清醒。

《金刚经》强调不住于相的修行。小普明白,在修行过程中,无论是行善、持戒还是禅定,都不应执着于这些行为所带来的功德、果报之相。比如布施时,若执着于自己是布施者、接受者以及布施的行为和结果,就落入了相的范畴,无法真正获得修行的益处。只有不执着于相,才能真正契入佛法的智慧。

修行功法

《金刚觉照功》

功法理念:以《金刚经》智慧为根本,通过内观、觉照,破除内心的执着与妄念,证得无上智慧。

功法步骤:

一:净心启觉!净心启觉乃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深入探索自我、唤醒内在智慧与宁静力量的修炼法门。每日清晨时分,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房间里的时候,便是实践这一法门的最佳时刻。

寻一处静谧之所,可以是清幽的花园角落、宁静的山林溪边,亦或是自家那温馨而又安宁的书房。在此处,双腿缓缓地盘起,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般优雅而自在;双手则轻轻地放置于膝盖之上,掌心朝上,仿佛正承接天地间的灵气与祝福。

双目轻轻合上,世界顿时变得黑暗且寂静,但心灵却开始逐渐苏醒过来。深深地吸一口气,让清新的空气充盈整个胸腔,感受着氧气滋养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再慢慢地呼出,将体内的浊气与疲惫一同释放出去。如此反复三次,每一次的呼吸都愈发深沉和悠长,就像是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随着呼吸渐渐平稳下来,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汇聚到呼吸之上,专注地去感受气息进出鼻腔时所带来的细微变化。此时,脑海中的杂念如潮水般退去,外界的喧嚣也被远远地隔绝开来。渐渐地,心中只剩下一片空灵与纯净。

接下来,开始观想自己的身躯化为了澄澈无比的虚空,没有丝毫的杂质与尘埃。这片虚空广袤无垠,无边无际,它包容一切却又不被任何事物所沾染。在这片虚空中,内心的觉照之光悄然绽放,犹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一般熠熠生辉。它照亮了隐藏在心底深处的那些未曾被察觉的角落,让所有的情绪、欲望以及执念无所遁形。

就这样静静地沉浸在这种状态之中,让内心的觉照引领着自己不断前行,去探寻生命的真谛与奥秘……

二,无相观想:静静地闭上双眼,在心中默默地吟诵起那熟悉而又深奥的《金刚经》中的语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心间回荡。

随着经文的流淌,缓缓地睁开眼睛,开始仔细地观想着周围的事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眼前那一片葱郁的树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然而,就在凝视着这些光影的时候,试着将它们想象成虚幻的存在,就像是一幅随时会被风吹散的画卷。那些原本清晰可见的树木轮廓渐渐变得模糊起来。

接着,把目光移向了自己的身体。看着自己的双手,感受着手指与掌心之间的触感,但同时也告诉自己这具身躯同样不过是虚幻的表象。渐渐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好像也失去了实质感,变成了一团若有若无的云雾,随时可能飘散无踪。

继续深入观想,脑海中的世界越来越朦胧。意识到无论是眼前所见的美景还是自身的躯体,其实都并非真实不变的存在。这一切只不过是由无数因缘相互交织而成的暂时现象,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烟花一般,虽然绚烂却转瞬即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77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