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夕阳的余晖如金纱般轻柔地洒落在只树给孤独园,将园内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暖黄的色彩。鸟儿归巢,叽叽喳喳地诉说着一天的见闻,与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乐章。小普在菩提树下结束了一下午的静思,缓缓起身,他的面容平静而祥和,眼中却透着一种历经思索后的深邃与坚定。
晚间,法堂内烛火摇曳,柔和的光芒驱散了黑暗,也照亮了众弟子们充满期待的面庞。檀香袅袅,氤氲在空气中,为这庄严的法堂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待众人坐定,佛陀那慈悲的声音再次响起:“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小普心中默默翻译:“须菩提,你们觉得,可以凭借三十二种殊胜的身相来认识如来吗?”他微微皱眉,陷入沉思。在世俗的观念里,人们往往习惯通过外在的形象、特征来识别和判断事物。对于佛陀,在常人的认知中,他的降生伴随着诸多祥瑞,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气质,成年后更是以一种超脱常人的智慧和慈悲行走世间。他的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有着独特的祥瑞象征,比如那如绀青琉璃般的双眸,深邃而慈悲,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那高耸而圆润的肉髻,象征着他至高无上的智慧和觉悟,是修行圆满的标志。很多人将这些殊胜的相视为佛陀的真实标志,认为见到这样殊胜的相,便是见到了如来。
但小普隐隐觉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想起之前对佛法中“空性”与“离相”的领悟,他愈发觉得这其中定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曾经,他在禅修中深入探究“空性”的奥秘,明白世间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流转之中,这便是“空性”的本质。而“离相”则是要我们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不执着于事物的外在形态。那么对于佛陀的三十二相,是否也不应仅仅从表面去理解呢?
这时,须菩提尊者起身,恭敬地回答道:“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小普心中一惊,须菩提尊者竟如此回答,难道自己的理解有误?可未等他过多思索,佛陀便说道:“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小普瞬间恍然大悟,转轮圣王也拥有三十二相。转轮圣王在世间以强大的统治力和福德着称,他能以正义和慈悲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但他与如来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来是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者,是超越了世俗的烦恼和执着,达到了究竟解脱的境界。如果仅以三十二相来判断是否为如来,那岂不是将转轮圣王与如来混淆了?这显然是不对的,可见不能仅仅通过外在的相来认识如来。
小普想到,人们总是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外貌、穿着、身份地位来评判他人,却忽略了内在的品质和精神。比如,看到一个身着华丽服饰、佩戴珍贵珠宝的人,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他富有、高贵,拥有幸福的生活;而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人,我们或许会心生怜悯,觉得他命运悲惨。然而,外在的装扮和容貌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内心。也许那个穿着华丽的人内心空虚,被无尽的欲望所折磨;而看似落魄的人,内心却充满了善良和智慧,拥有真正的富足。
就如同世人看到佛陀的三十二相,便以为这就是佛陀的全部,却不知如来的真实境界是超越一切相的。真正的如来,是法身如来,是一种无所不在、充满宇宙的智慧和慈悲的体现,并非局限于这有形的三十二相之中。法身如来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须菩提尊者似乎也立刻明白了佛陀的深意,再次起身,恭敬地说道:“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微笑着点头,认可了须菩提的回答,随后说道:“须菩提,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小普心中一震,这几句话如同一记警钟,重重地敲在他的心上。原来,不仅不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甚至不能以任何外在的色、声等去寻求如来。如果执着于这些外在的东西,便是走上了邪道,无法真正见到如来。
色,不仅仅是指我们肉眼可见的颜色、形状、物体等外在形象,还包括我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贪恋和执着。比如,我们会对美丽的风景、精致的物品产生喜爱和占有欲,这种贪恋就是对色的执着。而声,也不只是单纯的声音,还涵盖了我们对他人言语的过度在意,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可能让我们的内心产生波动。如果我们试图通过追求这些外在的色、声来寻找如来,就如同在虚幻的梦境中寻找真实,永远无法触及到如来的真谛。
小普联想到自己的修行之路,曾经他也会在心中勾勒佛陀的形象,期待能在某种神奇的景象中见到佛陀的真身。在一些修行的关键时刻,他会幻想佛陀以庄严的三十二相出现在眼前,给予他指引和加持。现在想来,这都是因为自己的执着和分别心。真正的修行,不是去追求外在的神秘体验和形象,而是要在内心深处去领悟佛法的真谛,去证悟那超越一切相的法身如来。
法堂中的弟子们也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位年轻的弟子忍不住问道:“世尊,既然不能以相、色、声求如来,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见到如来呢?”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佛陀,期待着那智慧的解答。
佛陀慈悲地看着众人,缓缓说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小普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心中如拨云见日般明亮起来。世间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它们如同镜花水月,转瞬即逝。我们所看到的山河大地、花鸟鱼虫,我们所拥有的财富、地位、名誉,乃至我们的身体和思想,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就像春天盛开的花朵,娇艳欲滴,美丽动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凋零,化为尘土。我们执着于花朵盛开时的美丽,却忽略了它必然消逝的本质。
77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