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松山城内饿殍遍地,士兵烹煮皮革充饥)
-
【洪承畴率残部退守松山,清军以三道壕沟锁死城池,割尽城外野草,城中断粮三月,“人相食,白骨堆砌”。副将夏承德暗中降清,于崇祯十四年二月引敌破城。巡抚丘民仰、总兵曹变蛟等拒降被杀,洪承畴被俘。这位曾镇压百万流寇的名将,最终在皇太极的貂裘暖语下剃发归顺。】
-
(画面:祖大寿立于锦州城头,遥望松山烽烟,长叹弃剑)
--
【松山陷落当日,困守锦州的祖大寿彻底绝望。这位曾在大凌河诈降、死守孤城十年的悍将,最终开城投降。他对部将叹道:“非我不忠,天意亡明!”锦州陷落,关宁锦防线彻底崩解。】
-
【第十一幕:余波与历史的叹息】
(镜头:宁远城残破的军旗下,吴三桂收拢三万残兵,面色阴郁)
-
【此役,明军损失精锐十万,仅吴三桂带三万人逃回宁远。崇祯帝怒斩王朴,却难掩帝国垂暮之相。史家痛陈:“松锦之败,非战之罪!”若洪承畴能坚持“持久固守”之策,若崇祯不催战自毁长城……】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此战不仅断送大明最后野战主力,更摧毁了君臣互信。】
(画面定格:松山废墟上,清军旗帜猎猎,镜头拉远至山海关轮廓)
【松锦之战,是冷兵器与火器交织的绝唱,更是人性与命运的交锋。洪承畴的被俘、祖大寿的献城投降、吴三桂的幸存……每个人都在时代洪流中做出选择】
-
【第十二幕:帝国余烬——松锦落幕与大明倾覆】
(时间:崇祯十五年—崇祯十七年)
(镜头:辽东地图上,松、锦、杏、塔四城相继染上清军旗帜)
-
【松锦之战以明军全军覆没告终,关外防线土崩瓦解。北京紫禁城中,崇祯帝在祖大寿降清的消息传来后,颓然长叹:“诸臣误我!”】
【松锦之败,敲响了大明的丧钟。两年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尽。吴三桂“冲冠一怒”,引清军入关,华夏大地迎来新的王朝。皇太极虽未亲眼见到这一天,但他布下的棋局,早已注定明清易代的结局。”
【松锦之战,不仅是军事的溃败,更是大明王朝治理的全面崩塌。朝廷的腐败、君臣猜忌、战略短视,在皇太极的精密筹划前不堪一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是烽火中的叹息,与英雄末路的悲歌。】
(画面定格:夕阳下的山海关,字幕缓缓升起)
(全片终)
----
随着全片的结束,天幕再一次归于沉寂,洪武时空也好,崇祯时空也罢,两个时空的人们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曾经嘲笑崇祯时空洪承畴的洪武时空勋贵臣子们也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
他们扪心自问:如果他们不是碰到了朱元璋之样的一个开国雄主,而是碰上了崇祯那样的亡国之君,是否能够坚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
而崇祯时空的崇祯、陈新甲、张若林,一想到自己在天幕中的表现,不禁再一次发出了战憟——
“是我们亲手将大明十三万精兵送进了火炕,我们还有资格笑话洪承畴吗?”
--
此时已经伏在金砖上长达一个多时辰的洪承畴反而是一阵子的轻松......
面对天幕上传来的解说词,他觉得自己未来三年问心无愧....
“如果仍然有人抓着自己投降这件事作文章,那就干脆打死自己好了,免得真让自己如天幕中所演示那样出关作战。”
此时此刻,他终于有些理解了安史之乱中,当年潼关之战的哥舒翰了,同时也理解了自己未来的选择.....
77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