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了?”朱权微微一愣。
平炉和高炉是他提出来的,不过提出理论之后就没再管了,没想到这才一个多月大明的工匠竟然真的就弄出来了,而且还准备试生产。
其实朱权不知道的是,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高炉的雏形。
东汉时期更是出现“坚炉炼铁”,由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从而提高炉温,实现大规模生铁生产。
工匠们只需要按照朱权的吩咐炼出焦炭、将鼓风改变为高温热风就可以。
至于说平炉,这是用来炼钢的。
我国古代炼钢技术其实也不差,汉代其实就有炒钢法,就是通过搅拌铁水使其脱碳,另外南北朝时期还有灌钢法,就是将生铁和熟铁混合在一起重新炼制。
当然这两种炼钢法都是小型炉具和坩埚,产量还是非常小的,要不然古代也就不会出现一柄钢制武器就能说是削铁如泥了。
但这一点难不倒大明的工匠。
毕竟西方所谓的平炉其实就是脱胎于我国湖南、安徽等地的“苏钢”,说白了也是一种灌钢法。
正好大明工匠之中就有不少人是湖南、安徽等地出身,再加上有了能够产生高温、高热的焦炭,很容易就将平炉搞了出来。
其实朱权还有一件事情不知道,那便是水泥之所以能够研究出来,就是因为平炉,脱碳之后的炉渣就是水泥的主要原材料。
钢铁,这可是正儿八经工业革命的支撑,朱权自然是想要第一时间看到。
所以在得到张紞确认之后,立即就起身道:“走,咱们现在就过去。”
如今大明不缺人更不缺工匠,缺的就是可以支撑发生化学反应的钢铁这种材料,朱权自然是有些迫不及待。
他甚至都能够想象到,有了钢铁之后就能够重新造枪炮,乃至火车、铁轨和真正的钢铁战舰了。
甚至朱权还可以把简单的发电机组搞出来。
不用怀疑,作为工科生朱权知道发电原理不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更何况朱权穿越的时间,各种短视频上手搓发电机的不要太多,就是看也能够看会了。
反正也不用他动手,只需要提出原理让大明的工匠去研究就行。
二人很快出了工业部衙门,直奔城外冶金司而去。
冶金司就建在雨花台难免的聚仙山下方,足足上万亩的超大型工坊。
甚至远远地就能看到高高竖起的几个大烟囱,路上还有不停下的马车队在运送材料。
等朱权来到冶金司的时候,工匠们已经将高炉之中填好了材料。
在看到朱权这位大明皇帝陛下亲临的时候工匠们更是激动得都有些颤抖了。
“陛下,请您点火。”
张紞递给朱权一根火把。
朱权也没有丝毫矫情的意思,拿过火把直接朝着高炉的点火口走了过去。
脸上也隐隐有激动浮现。
这可是高炉,一旦实验成功,大明或许就真的将步入工业时代了。
……
77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