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77读书网>武侠>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第567章 李二的理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7章 李二的理想(1 / 2)

顺着丝绸之路,点燃一团能够燃烧到天际的战争之火吗?

李二的心中确实有一团火在一直在燃烧——那是开疆拓土的野望,是马踏突厥、剑指西域的豪情,可每当他看到奏折上那些凸显着大唐缺乏粮食的窘况,李二也只能选择将心中的火摁住。

别说支撑起旷日持久的战争了,大唐连朝廷都因为粮食短缺的问题不得不每隔几年都要在洛阳和长安之间迁移。

“打,要打,但我不能像汉武帝那般挥霍,我也没有他那样的本钱。”

和汉武帝时期攻打并驻兵归化的方式不同,李二采取的是让四周的蛮夷臣服于大唐的羁押方式。

他只能带领着大唐的军队,像教训不听话的孩子一般,将突厥、吐谷浑这些不安分的

"邻居

"挨个抽一顿,逼他们跪地称臣便鸣金收兵。

这不是他心慈手软,而是单纯的撑不住开销。

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李二的大问题,便是到了贞观一朝过去,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贞观十八年,李二攻打高句丽的时候,明明占尽了优势,却因为没有粮草,只能撤兵回朝。

有时候他也会在看完奏章以后望着未央宫的方向出神。

未央宫是汉朝皇帝治理天下的宫殿,也是汉武帝刘彻指挥汉军追逐漠北的军事中心。

那个坐在未央宫里的刘彻是何其幸运,接手的是文景之治留下的大汉,留下的是足以让他用粮食喂养战马使其长膘,好让卫霍能够趁着匈奴马瘦人弱的时候发起进攻的富饶大汉。

而他呢?

积蓄不了几年的粮食便要因为周边的邻居不听话而投进去,胜了以后也没趁势扩大战果,只能抓一些奴隶和牛羊弥补一下开支。

贞观年间的数次对外战争,每一次都有海一样的粮草流进去,却没法将打下来的地方据为已有。

这导致大唐的日子一直过的紧巴巴的。

便是李二便是想要去封禅,也只能在心中安慰自已。

“秦始皇封禅,汉文帝没有封禅,难道就能说汉文帝不如秦始皇吗?”

“若给我一个不用考虑后勤支出的大唐”他的手掌突然攥紧,情绪比他身前的巴赫曼还要强烈。“我定要策马扬鞭,看一看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尽头!”

他要让那些蛮夷知道知道,什么叫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大唐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邢台尚书令,山东道邢台尚书,左右武侯大将军,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天策上将,天可汗的李世民啊!

要论战功,他才是李唐开国集团里面战功最为璀璨的一位,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绑在一起都打不过的对手,不都是在他的手中一一平息的吗?

要知道就连逆子的名字,都是他一手打下来的。

李承乾的承乾,便是源于承乾殿,喻意为“天命继承人”,若不是李二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李渊也不会给将这个名字给李承乾。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李二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先等定西都护府搭建起来的,没有定西都护府为我的后援,我根本没法带着静塞军一路西征。”

“都怪逆子不争气,不然我何至于在此蹉跎?”

战争,并不是说一个将领带着一队军队一路西征就可以了,若没有后续的一系列的资源追进,那跟流寇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静塞军这种重装骑兵集团,仅凭劫掠得到的战利品是很难养得起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77读书网